
喻繼高
1932年生,江蘇銅山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江蘇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委,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委員。早年師從傅抱石、陳之佛。代表作有《荷香鴨肥》《滿園春色》《松鶴長春》《櫻花纖陌上》等。先后出版《喻繼高工筆花鳥畫集》《喻繼高畫集》等二十余部專著。2013年榮獲江蘇省“紫金文化獎章”。
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接待大廳、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國家重要場所創作巨幅工筆花鳥畫30余幅。

《梅鶴迎春》 喻繼高 作
對繪畫最初的愛
喻繼高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和所有鄉間的孩子一樣,兒時的喻繼高,就像田野里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
忘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家里貼的門神、窗花,甚至香煙牌,都吸引著他的視線,這大概就是懵懂無知中,喻繼高對色彩最初的愛。少年的他常常背著小畫夾,跟著中學里的幾位老師出去寫生。
解放初期,已是高中學生的喻繼高是學校繪畫組的骨干,領袖畫、墻報、漫畫、宣傳畫,甚至臨摹油畫,淋漓盡致地釋放著自己的青春和夢想。

《芭蕉丹柿》 喻繼高 作
名畫背后的故事
2004年,南京博物院舉辦了《傅抱石百年誕辰作品展覽》。據了解,南京博物院收藏傅抱石作品的確切數字是217件,為當時國內外收藏機構中保存傅抱石作品數量最多的。而在這二百多幅價值連城的名畫珍品背后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1966年夏末,“破四舊”的風潮遍及全國。一天,紅衛兵突然闖進傅抱石家中,揚言要把傅抱石的畫一把火全部燒光。危急之中,傅夫人羅時慧女士想到了傅抱石的學生喻繼高。一個電話,喻繼高就趕到了傅先生家中。
面對危急情勢,喻繼高機智地告訴“小將”們,這批畫可以作為將來批傅抱石的證據,燒了就沒有“反面教材”了。紅衛兵們覺得言之有理,留下畫,很快就撤退了。紅衛兵走后,喻繼高找人用三輪車把這批畫運到省國畫院庫房密藏起來,才得以幸存。

傅抱石與畫院學員合影。二排左起第七人為傅抱石;三排右起第四人為喻繼高
選擇了工筆花鳥
喻繼高是我國當代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大師。而說到他專攻花鳥的藝術方向,就一定要提及一位花鳥畫大家——陳之佛先生。喻繼高剛剛進入南大的時候,陳之佛先生教他們圖案和色彩學。
當看到陳之佛先生的一幅花鳥作品時,喻繼高認為,陳之佛先生的作品不僅生動寫真、細膩飽滿,而且色彩豐富、雅俗共賞,不同于當時很多大家的,幾乎就是濃墨一團的山水畫作品。就在那一刻起,喻繼高堅定地選擇了工筆花鳥,成為陳之佛先生晚年唯一的入室弟子。

喻繼高與恩師陳之佛合影
用真情實感去畫
喻繼高認為,藝術要為群眾著想,藝術家要熟悉生活、熟悉群眾,越是群眾喜歡的、群眾喜愛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藝術要能源遠流長,而群眾就是流。
喻繼高說,群眾對畫的喜愛是他受到的最大的鼓舞。記得南大畢業后有一次回老家,他和兩個弟弟借了腳踏車,買了糖果點心去看舅舅,舅舅說你會畫畫那就給我畫張像吧,畫完了舅舅說真好,然后村里的人聽說了,家家都叫他去畫像,兩天就吃了八家子飯!
“藝術創作要堅持民族優秀的文化,創新首先要有價值,把民族的優秀文化往前推進一步、提高一步才是有貢獻!”喻老說,創作要有情感,用感情去畫,要發掘和表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到生活中選擇最美的材料來提煉。為了表現杜鵑花之美,喻繼高曾爬到峨眉山頂去尋找,到西雙版納去尋找……也因此,他的畫總是充滿著靈性和神韻。

《荷香鴨肥》 喻繼高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