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薌,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滑稽戲表演藝術家,蘇州市滑稽劇團名譽團長,曾三次榮獲“文華表演獎”和“梅花獎”,是江蘇省首屆“紫金文化獎章”稱號獲得者。代表作品:《小小得月樓》《快活的黃帽子》《小城故事多》《一二三,起步走》等等。
她叫顧薌,“薌”,按照字典上的解釋,是一種調味的香草;她是一名滑稽戲演員,她深知,笑是百姓生活中的調味品。所以,對于演員這個行業,恰如她的名字——“薌”的含義:命運注定要她做調味品,而她也始終踐行著戲劇舞臺上的調味功能。
認認真真唱戲,清清白白做人
1972年,懷著對舞臺的向往,不滿20歲的顧薌憑借良好的綜合條件,被選調進江蘇省金湖縣文工團,由一名知青成為一名演員。此后10年間,她先后在京劇、歌劇、話劇、黃梅戲、滬劇、淮劇等多個劇種的劇目中擔綱主演。在那個“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年代,由她所飾演的“江姐”“韓英”“劉三姐”等角色,不但感染著場下的觀眾,也讓舞臺上自己那顆稚嫩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精神洗禮。在這些經典人物形象的影響下,顧薌逐漸開始將“認認真真唱戲,清清白白做人”的理念轉化為自覺的追求。
1982年,由于工作的需要,顧薌被轉調到蘇州市滑稽劇團,從此與滑稽戲這朵民族喜劇之花結下不解之緣。當時的蘇滑,和很多兄弟院團一樣,面臨著演出市場萎縮、藝術人才流失的境況。面對嚴峻的現實,團里作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發展原創劇目的決定。在這樣的背景下,舞臺劇《小小得月樓》應運而生,這也成為顧薌進入劇團后參演的第一部大戲。一年后,隨著電影版《小小得月樓》的熱映,她也因為在該劇中飾演“喬妹”為全國觀眾所熟知,并被專家和領導認定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新秀”。

顧薌在電影《小小得月樓》里演喬妹

顧薌在《一二三,起步走》中飾安小花

顧薌在《青春跑道》中飾馬麗亞

顧薌在《顧家姆媽》中飾阿旦
唱好戲,就是自己的天職
在幾十年的舞臺生涯中,顧薌所獲得的榮譽,掛起是垛墻,鋪開來是條路。然而,功成名就的顧薌并沒有如有些人想的那樣選擇激流勇退,而是用自己對精品力作的不懈追求和對藝術舞臺的傾情堅守,實踐著文藝工作者敬業愛崗、服務觀眾的天職,力求通過每一臺劇目、每一個角色,在嬉笑怒罵間為后人留下屬于這個年代的獨立思考。
這些年來,顧薌跟隨著劇組一起跑遍了全國15個省市的城鎮與鄉村,在年均300余場的演出中累計服務各地觀眾1300萬人次。其中,由她參與創作演出的《小城故事多》已累計在全國巡演1800余場,《一二三,起步走》在全國巡演4300余場,并被10多個劇種、近百家院團移植演出20000多場,《青春跑道》在全國巡演1500余場,被長春話劇院、呂梁市青年晉劇院移植演出近千場,而上演僅3年的《顧家姆媽》,也已累計在各地演出280余場。不論是在設施一流的大劇院,還是臨時搭建的簡易舞臺,不論面對的是中央首長,還是外來務工人員,顧薌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竭盡所能地將歡笑帶給每一位觀眾。
老百姓快樂了,我才快樂
有人把喜劇稱為“春天的神話”。因為春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不論是嘲諷的笑,幽默的笑,還是歌頌性的笑,由顧薌所演繹的滑稽戲藝術已成為江蘇文化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本人也因此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十大標兵”“江蘇省十大女杰”“50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等多項殊榮?!吨袊鴳騽 贰稇騽蟆贰督K戲劇》這樣評價她:在舞臺實踐中“堅持塑造人物,堅持開掘人物內心世界,堅持以情動人”“提升滑稽戲劇種的文學品位,推動劇種前進,擴大了在中國戲劇界的影響”;滑稽界同行們評價她說:“顧薌的表演,達到了滑稽表演藝術一個嶄新的層次?!?/p>
而顧薌是這樣看待她自己的,“在我的生命記錄中,沒有逗號、頓號,只有沖鋒號。因為我是笑的使者,只有老百姓快樂了,我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