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發揮文藝理論評論的力量,反映生動文藝實踐,展示豐碩文藝成果,全面總結回顧十年六屆紫金合唱節成就,提升江蘇文藝品牌的知名度,擴大當代江蘇音樂的影響力,10月10日,由江蘇省文聯主辦,江蘇省評協、江蘇省音協共同承辦的2023年“實話實說——紫金合唱節研討”在江蘇南京舉辦。與會嘉賓圍繞紫金合唱節和江蘇省合唱事業高質量發展前景等話題,暢所欲言、充分交流。
讓好聲音飛入千家萬戶
—— “實話實說——紫金合唱節研討”在南京舉辦
◆劉旭東/江蘇省文聯一級巡視員、省評協副主席
紫金合唱節作為江蘇重要的文藝品牌活動,自2013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今年是第六屆,受到了業界以及社會廣泛關注,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了人民精神力量,體現了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責任和擔當?!皩嵲拰嵳f”是江蘇省評協的品牌活動,每年圍繞一個藝術門類,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開展研討,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迄今已舉辦近十屆,在省內評論界頗有影響。此次活動充分發揮了文聯的“兩個優勢”,有效整合音樂和評論界的優勢資源,強強聯合,將產生“1+1>2”的效果,突出文藝評論的即時性和在場性,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江蘇省合唱事業繁榮發展,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文藝的力量。
◆汪政/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省評協主席
“實話實說——紫金合唱節研討”以實際行動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合唱是一種大型的音樂藝術,它不僅能展現音樂“和聲”的魅力,也能體現音樂主體的綜合水平、時代精神和集體合作力量。紫金合唱節的創辦,是歷史選擇和時代的呼喚,更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上,中國人民所煥發出來的時代精神、大國氣象,正需要如大合唱這樣的藝術形式加以體現,從而調動人們熱愛祖國、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真摯激情,為我們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而歌唱。
◆高民/江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
紫金合唱節作為江蘇“紫金”系列文藝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將時代性、藝術性、群眾性、創新性相結合。六屆紫金合唱節推出了一批作品、提升了一批隊伍、收獲了一片民心、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參與。本屆紫金合唱節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之上,更是改進了舉辦合唱節的形式——采用現場亮分的形式,增加比賽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復賽決賽階段的所有比賽更是向公眾開放售票渠道,同時結合線上直播、回放的傳播手段,充分彰顯“紫金文化藝術節”“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
◆邵小祥/江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一級調研員
六屆紫金合唱節始終在創新的道路上,每一屆在注重主旋律的前提下都有變化,充分彰顯了合唱節時代性、藝術性、群眾性、創新性的有機融合。第六屆紫金合唱節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時代·新征程”為主題,以合唱的形式唱響時代主旋律,用動人心弦的華章展示出江蘇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的昂揚風貌。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合唱節未來在群眾性、開放性、創新性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邁上新的臺階。
◆鄒建平/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教授
衡量一個合唱節是否成功,可以從團隊、作品和指揮三個維度來考量。好指揮就能帶出好團隊,好團隊能唱出好作品,作品好就說明指揮好,三者相互交織。紫金合唱節全面提升了江蘇合唱團隊的水平,從最初的幾屆,專業合唱團幾乎包攬重要獎項,到現在專業和非專業合唱團齊頭并進、差距逐漸縮小,均已達到優秀的水準。通過委約和征集相結合的方式,紫金合唱節創作成果豐厚,涌現出了一大批含金量高、在全國頗具競爭力的優秀合唱作品。經過六屆紫金合唱節的歷練,參賽團隊指揮的專業水準得到長足提升,同時,令人可喜的是,非專業團隊與專業團隊之間的水平越發接近。
◆吳小平/江蘇省音協顧問、一級作曲
創作是源頭。紫金合唱節推出了不少優秀原創作品,有力提高了江蘇合唱的原創水平。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原創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化、民族化特色。希望今后可以進一步在合唱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江蘇元素,借鑒江蘇豐富多彩的民歌、曲藝、戲劇等藝術形式,推出更多具有江蘇風格的音樂作品,在更廣范圍內得到傳唱。
◆杜小甦/江蘇省音協副主席、一級作曲
紫金合唱節的作品委約和征集創作板塊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形成了一批技術新穎、風格新潮、接地氣的全國一流作品,給參賽的合唱團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推動了本土創作人才隊伍的培養。合唱節還充分調動多方因素,加強了合唱培訓、指揮培訓,促進了全省群眾合唱藝術和隊伍質量的發展,各地合唱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康爾/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紫金合唱節彰顯了合唱藝術“共抒胸臆”的鮮明特征。第六屆紫金合唱節彰顯了合唱藝術群眾性、普及性、人民性的特征,突顯了合唱藝術理應具有的較高的參與度與覆蓋率。在閉幕音樂會上,主辦方有意識地讓多個團隊臨時組合共抒胸臆、同唱一首歌,其用意及效果可圈可點。紫金合唱節體現了合唱藝術“和而不同”的本質追求。合唱藝術追求的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它是由混響構成的和諧、交織造就的一致。在閉幕音樂會上,有多首合唱曲吟唱的是白居易等歷史文化名人的詩詞,體現了古今情懷一脈相承的連續性;也有用法語和印尼語演唱的外國歌曲,展示了中華合唱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同時,紫金合唱節發揮了合唱藝術“育德養心”的社會功能。普及合唱是實施美育的首選,在六屆紫金合唱節中,一直活躍著大中小學的團隊。同學們向上的精神風貌、陽光的演唱風格、高雅的審美追求,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紫金合唱節既是對學校審美教育成果的檢閱,也為社會美育的健康發展樹立了標桿。為進一步彰顯合唱藝術的群眾性、普及性、人民性,還應進一步提高合唱藝術的全民參與度;為進一步彰顯合唱藝術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本質追求,伴奏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在曲目的創作、遴選以及表演方法上,應該特別鼓勵、褒獎創新性。
◆林東坡/南京師范大學美育中心主任,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六屆紫金合唱節活動機制合理高效、政策指導精準溫暖,充分發揮了合唱的社會功能,體現了群眾性、藝術性、創新性和包容性等特征?;顒又鞒修k各方踐行“人民至上”指導精神,工作作風踏實,活動組織周到,既有精品力作,更有惠民活動;合唱作品精彩紛呈,參演人員和觀眾熱情高漲,情緒昂揚。由江蘇省評協牽頭、省音協聯辦的“實話實說——紫金合唱節研討”,提升了合唱節的學術性,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對如何將江蘇的戲曲民歌等資源有機融入合唱藝術,彰顯人文江蘇、魅力江蘇進行了務實討論,促進了江蘇省合唱藝術的內涵發展和審美品格的進一步提升。合唱展演與評論研討,藝理交融,充分體現了江蘇合唱的人文內涵,落實了國家關于培養青年評論人才、發揮音樂評論社會功能的指示精神。紫金合唱節不僅是一個群眾性音樂藝術活動,也是促進藝術發展的學術活動,是一個具有百姓情懷、人文精神的藝術存在,對于進一步推動江蘇省文藝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必將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呂振斌/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2013年開始的紫金合唱節,每一屆都給音樂愛好者帶來驚喜,每一屆都給合唱領域帶來思考,而這些驚喜與思考也給下一屆合唱節的舉辦帶來更完善的合唱比賽賽制,給音樂愛好者帶來更好的體驗。第六屆紫金合唱節在時代性、藝術性、群眾性、創新性的有機融合中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張“新時代·新征程”的亮麗名片。培訓與研討板塊,為江蘇的中青年詞曲作家和來自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合唱指揮與合唱愛好者,開展了多方位的培訓授課;“百場惠民輔導提升”行動有效提高了全省合唱團整體演唱水平。作品委約、征集活動體現了江蘇在合唱作品的創作上呈階梯式的發展,也給未來的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啟示與可能。從全國乃至全球的合唱比賽、展演的情況來看,民謠合唱(原生態合唱)是非常受歡迎的類別,而江蘇的合唱創作恰恰在這方面還顯不足。我根據泰州民歌改編的民謠合唱作品《拋秧拋得綠雨下》,在“第八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聲樂展演”中大受歡迎,并作為唯一的新創合唱作品在閉幕式上展示推介,說明了江蘇的原生態合唱作品的創作是可有作為的。期待在下一屆紫金合唱節上能看到更多具有江蘇元素的原生態合唱作品。
◆薛雷/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
第六屆紫金合唱節與以往不同,具有十分亮眼的創新與開拓,主要體現在“開門辦賽,當場亮分”“專業培訓與基層輔導”“階層與職業的廣泛性”。不僅如此,本屆合唱節還有幾大特色。一是“突出主題的時代性”,以“新時代·新征程”為主題,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持續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體現江蘇擔當的一項重要舉措與藝術實踐。二是“扎根本土的民族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更加形象化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可行的思路與抓手。三是“追求審美的藝術性”,作為聲樂藝術集大成的合唱藝術,具有更加接近自然的“心靈”“靈性”之聲,其“聲情并茂”的聲腔藝術標準,是合唱藝術持之以恒的追求。四是“彰顯廣泛的群眾性”,合唱藝術本身也是群眾性藝術活動的主要形式,只有廣大民眾接受與喜愛了合唱藝術,合唱藝術才能有發展的動力基礎與美好前景。
◆胡立權/宿遷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宿遷的合唱藝術源起紫金合唱節,也伴隨著合唱節的繁榮而發展,是合唱節促進全省各地合唱藝術發展的縮影。一是推動了地方合唱藝術發展組織領導體系的構建。在組織領導上,宿遷建立了由市委宣傳部領導、市文聯推動、市音協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有力高效。在人員組織上,省級層面加入了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省文旅廳等部門為主辦單位,為地方協調提供了便利。在經費保障上,歷屆紫金合唱節,均由宣傳部提供經費支持,保障參賽培訓、組織、聘請名師等工作的有序推進。二是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合唱藝術人才。首屆紫金合唱節之前,全市理解合唱的只有三四人,通過組建第一支合唱團,邀請名師指導、傳授團員專業的合唱知識,一顆顆種子傳播到各縣區、各單位,使宿遷的合唱事業快速發展。本屆紫金合唱節的合唱指揮、作曲培訓班等,也將成就市合唱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三是擴大了合唱藝術的影響力。在第五屆紫金合唱節中,宿遷一舉奪得一金一銀兩枚獎牌,全市對合唱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獲得金獎的小大姐合唱團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等的節目錄制,在全國不斷擴大影響,成為宿遷的一張藝術名片。在宿遷,合唱的氛圍濃郁,支持合唱、發展合唱已成為共識,眾多的本地團隊未來可期。
◆沈金云/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如何以合唱為抓手,推動江蘇音樂高質量發展?我認為要從教育做起,中小學合唱教育更是長久持續提升的關鍵所在。紫金合唱節做了很好的示范,它成功地把教育部門、文化宣傳部門貫通起來,共同謀劃,辦出高水平的賽事,推動了江蘇合唱藝術的發展,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江蘇是經濟文化大省,如何走向合唱大省,除了從娃娃抓起,提高地區民眾文化消費意識以外,創作方面也要多元化。持續幾屆的紫金合唱節委約作品機制,成功地推動了地區的合唱音樂創作,但這些作品多有難度。地區合唱藝術的普及提高,還需要大量的適合基礎教育和一般合唱團演唱的作品。此外,合唱作品的創作中,能否和地區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乃至戲曲的傳承發展相聯系,也值得作曲家們研究。
◆葉長浩/大湖之聲男聲合唱團領隊,江蘇省淮北中學正高級音樂教師、體衛藝副主任
第六屆紫金合唱節亮點紛呈、寓意深刻。本屆合唱節延續往年合唱展演、專場和惠民演出、培訓研討等傳統板塊,新增“江蘇原創合唱作品專場音樂會”板塊,體現了江蘇創意,進一步增強江蘇合唱的全國影響力。本屆合唱節以“新時代·新征程”為主題,以合唱的形式唱響時代主旋律,構筑文藝精品創作新高地。感知合唱藝術,傳播江蘇獨特的音樂文化,讓群眾真正參與到活動當中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合唱之美、蘇韻之美,是連續舉辦紫金合唱節的“題中之意”。紫金合唱節不僅是合唱技藝的比拼,更體現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活動深度挖掘文化資源,助推全省合唱事業高質量發展。
◆王猛/大湖之聲男聲合唱團團長、泗洪姜堰實驗學校體衛藝副主任在“雙減”的背景下,中小學的藝術需求很大,現實缺口也很大,在義務教育階段專業的合唱指揮老師很少,紫金合唱節較好地解決了義務教育中小學階段合唱教育的師資建設難題。作為一名連續參加了六屆合唱節比賽的“老兵”,我深切地感受到紫金合唱節賽制不斷完善、內容不斷豐富、水平不斷提升、社會關注度不斷擴大。